結婚當天注意事項


除去生死,婚姻是大事
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同,除網路爬文,也要聽取長輩的意見,特別是那些一開始說:沒有意見,都可以的人。
以下文長,有空再看,我擔心你還沒看完,就嚇到不想結婚


祭拜:男方在婚禮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組先,告知有婚事要舉行。
安慶禮:依八字、房屋座向...拜母床。
請期:擇吉日迎娶。
裁衣:雙方選定迎娶禮服。
安床:安放婚用寢室家具。
添妝:親戚朋友於婚前贈送女方的賀禮。
迎娶:新郎偕同媒人到女家迎娶,陪同親友都是六或十二人,取雙數為宜。
娶嫁:迎親時與新郎同往女家之儐相。
食雞蛋茶:男方至女方迎娶,則請食雞蛋茶(甜茶內置脫殼熟蛋一個)。
迎親行列:由媒人、嫁妝、舅爺(新娘之弟)、叔爺(新郎之弟)、嫁粉伴隨,同時
攜帶竹簑、青竹連根帶葉,取其幸福、健康之意,並於竹端繫豬肉,以避邪。
過米篩:新娘轎後,懸掛八卦米篩一面。新娘出轎,以篩遮於頭頂進入新房,有攘邪之意。
破瓦:宅前置瓦一塊,轎停破之,以避邪。
轎斗圓:係用一斗 二升 米製湯圓材料,今改用米代替,稱‘二斗米’迎娶時由媒人攜帶前往。
放扇:新娘上轎後,拋下扇或手帕,以示拋棄不好的癖好,求和順。
下轎:由男方童子端茶盤奉柑桔二顆迎轎,象徵夫婦圓滿吉祥。
結婚宴:男女雙方共宴親友,以示慶祝。
歸寧:婚後三日、十二日或一個月夫妻偕至女家,並由女家宴請親友。
男方準備之結婚紅包
開門禮 - 新郎下車時給予開車門之人。
點燭禮 - 給母舅點燭禮金。
牽新娘禮 - 奉茶時由媒人給予。
挽面禮 - 化妝費。
茶禮 - 奉茶壓茶甌,父母新郎包的禮金要比其他人較多。
廚師禮 - 給廚師的紅包。
分菜禮 - 給走桌的服務生。
捧臉盆水禮 - 給捧洗手水之人(若於餐廳宴客則可略)。
壓桌禮 - 訂婚當日酒席紅包。
姊妹桌禮 - 結婚當日姊妹桌紅包。
媒人禮 - 給媒人的紅包,男方禮金較女方家多。
工作人員紅包- 給幫忙的工作人員,感謝之意。 
  
項目 說明
1祭祖 
■男方在出發迎娶前先祭祖。
2出發迎親 
■ 迎娶車隊:車輛雙數為宜,若遇過橋或另一迎親隊伍則放排炮。
■ 迎娶人數:新郎媒人及親朋應六人或十人及以上。
3鳴炮 
■ 到達新娘家前應放炮以通知迎娶車隊即將到達,準新郎帶著捧花迎娶新娘。
4化妝 
■新娘須視結婚當日迎娶的時間,提早完成化妝及髮型。
5食姊妹桌 
■新娘與姐妹家人一起吃飯,道別祝福。
6拜轎 
■禮車至女家時,傳統的結婚習俗會由女方年輕晚輩捧著糖果開車門請新郎下車。
7吃雞蛋茶 
■女方準備雞蛋茶(可以湯圓或甜茶代替)給新郎及迎娶賓客吃。
■雞蛋茶:一碗甜湯放2個雞蛋(水煮蛋),僅喝甜湯,用筷子攪動雞蛋即可。
8討喜 
■新郎持捧花接新娘,此時新娘的姐妹密友,故意提出問題阻攔新郎接新娘,通過考驗後才能見到新娘。
9拜別 
■ 祭拜神明祖先,拜別父母,感謝父母養育之恩,並由父親蓋上頭紗。
10新娘上車 
■ 由牽新娘婦人(好命婦人)牽新娘,頭上以竹篩或黑傘遮蓋,護新娘入車內(意:當日新娘神最大,不與天公爭大)。
■ 新娘拿2把扇子,傳統的結婚習俗裡扇子會各包上紅包.車開動時,新娘丟下一把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起(意:丟掉少女習性,準備做好婦人),帶走一把扇子(丟掉不好的習性,把好的帶去)。
11潑水 
■ 新娘母親待禮車開動後,即潑一碗水。表示希望女兒出嫁後不要太想娘家,心肝不要太心酸。
12緣錢 
■ 迎親車隊到達新郎家,媒人先到下車,將緣錢掛在男家大門頭上(意:人未到,緣先到)
13.入門 
■禮車到達新郎家時,傳統的結婚習俗會由小男孩捧橘子或蘋果開車門,新媳下車前應摸一下橘子或蘋果,並給一個紅包。(意:祈求吉祥平安)
■下車時,習俗上會由一好命婦人,持米篩(ㄊㄟ)或黑傘撐在新娘頭上,牽新娘進門。(米篩意:帶胎來生兒滿米篩)。
■新娘進門時切記.不可踩門檻,應跨過。
14.祭祖拜堂 
■ 新娘進門後,祭拜神明祖先,拜高堂,新郎護送新娘入洞房。
15.入洞房 
■結婚習俗上會將米篩放在新床上(意:帶胎來,會生子)。倆人坐在圓凳,二張圓凳的各一支腳椅,用一件褲子的兩條褲管套入(意:未來將同心協力似同穿一褲)。
■新娘不宜於白紗脫下前坐在床上(意:避免懷孕時易害喜得厲害)。其他親友等人皆不宜坐在新床上,新郎掀開新娘面紗,飲交杯酒。(也可於喜宴上飲交杯酒)
16.食新娘茶
■ 新郎新娘手端茶盤,同家人敬茶,家人以紅包或禮物為賀禮,新娘亦可準備小禮物回贈家人。
17.拍全家福 
■ 可在家裡面或喜宴開始前或送客後全部親友合照。
18.參加喜宴 
19.歸寧 
■ 婚後新婚夫妻第一次回娘家,結婚習俗上娘家會派新娘的兄長或弟弟去接新人,也宴請親朋好友稱歸寧宴。





男方應多準備一些紅包交予媒人預備,當男方或女方親友有異議時,媒人立即拿出紅包交給對方並說:『這方面禮俗不太清楚,若有失禮之處,由這紅包代替,請多包涵。』
賞面禮:宴畢婆婆給準媳婦(可略)
女方準備之結婚紅包
貢官禮
扛伕禮
車伕禮
媒人禮
工作人員
賞面禮



咱們中國人的結婚禮俗可多著呢!不過在現代已簡化了許多禮俗,節省了不少的時間。

三書六禮

聘書:訂親之書,男女雙方正式締結婚約。納吉(過文定)時用。
禮書:過禮之書,即禮物清單,詳盡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。納徵(過大禮)時用。
迎親書:迎娶新娘之書。結婚當日(親迎)接新娘過門時用。
納采:古時婚禮之首,屬意女方時,延請媒人作謀,謂之納采,今稱「提親」。
問名:男方探問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時辰,以卜吉兆,謂之問名,今稱「合八字」。
納吉:問名若屬吉兆,遣媒人致贈薄禮,謂之納吉,今稱「過文定」或「小定」。
納徵:奉送禮金、禮餅、禮物及祭品等,即正式送聘禮,謂之納徵,今稱「過大禮」或「大定」。
請期:由男家請算命先生擇日,謂之請期,又稱「乞日」、今稱「擇日」。
親迎:新郎乘禮車,赴女家迎接新娘,謂之親迎。
時至今日,全套的「三書六禮」已不合時宜。
只保留一些較重要的和將之簡化,如「納徵」(過大禮)便是。
傳統結婚禮俗上有個「過文定」為「過大禮」之前奏,通常在婚禮前一個月舉行。
男家擇定良辰吉日,攜備三牲酒禮至女家,正式奉上聘書,不過現代這個禮俗都與「過大禮」二合為一,省時方便。
過大禮是訂親之最隆重儀式,約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進行。男家擇定良辰吉日,攜帶禮金和多種禮品送到女家。
男定過禮
禮金:價錢豐儉由人。
禮餅:一擔。
海味:分四式、六式或八式,款式與數量視乎經濟狀況而定。通常每款分作兩包,不論多少斤。除不可缺少的髮菜外,其他可選擇之款式包括:鮑魚;蠔豉、乾瑤柱(元貝)、冬菇、蝦米、魷魚、海蔘、魚翅及魚肚等等。
三牲:雞兩對、兩雄兩雌(如父母不全,則一對已足夠):豬肉三至五斤起雙飛(即一片相連開二)。


留言